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基础;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终体现,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三个代表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 改革作为动力,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深化改革,必须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不对,力度恰当不恰当,衡量的标准,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体材料请详见: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这一重要论断再次作了强调。正确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紧紧抓住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个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使改革发展稳定始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改革作为动力,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党和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确保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日益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发展作为目标,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保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要靠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保证人民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
稳定作为前提,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保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和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不可能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达不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同时,稳定本身就体现了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说到底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着巨大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必须牢牢抓住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结合点,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