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历来是
“发展问题与执政党的历史命运”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两个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如果从客观的立场、从本质的角度来认识,恐怕结论一定会是相同的。这个结论就是:谁解决了社会发展问题,谁就有执政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谁解决不了社会发展问题,谁就会丧失执政的资格并退出历史的舞台。
因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结果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衡量执政党是否能够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就要看它是否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得不好,那么执政党的威信就会下降,执政基础就会动摇,甚至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苏联东欧党之所以出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生产力落后和人民生活贫穷的问题。在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上,苏东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太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长期不能缩小。据统计,1979-1980年每创造10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和钢,在苏联分别是1490公斤和135公斤,东德是1356公斤和88公斤,捷克是1290公斤和132公斤;而在英国则为820公斤和38公斤,法国为502公斤和42公斤,西德为565公斤和52公斤。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上,赫鲁晓夫在《最后的遗言》中承认,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老百姓的吃住标准并没有多大提高,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比不上沙俄时代。他说,每每想到这一点,我便常常“闷闷不乐”。到戈尔巴乔夫降下苏联国旗的1991年,苏联的gdp 9000多亿美元,仅为美国(约5.5亿美元)的1/6,人均gdp3000多美元,仅为美国(约2.2万美元)的1/7.与苏东党的执政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在战后的执政党在“罗斯福新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改革,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科技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评估: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社会产品超过过去300年生产的总和。特别近年来美国经济保持连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以至于在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都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奇迹,给资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拓展了大量的空间和余地。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执政危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