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在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往往会加大重复投入。为改变被动养护局面,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高速公路应坚持实施预防性养护。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运营期养护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方案做了论述探讨。
预防性养护指为更好地保持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运营管理和经济技术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宜的路段,根据路况检测具体结果和养护标准的要求,采取的保全措施而进行的养护工作。同时它还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实施。 1 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准备工作 1.1高效的检测手段 预防性养护需要先进的检测手段做基础。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以应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重视已开发和应用的集成检测技术。 1.2机械化的养护施工方法 路面预防性养护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路面施工养护高效、优质、快速完成。在养护机械和设备配置上本着经济、适宜、实用、高效的原则,注重养护设备的专用化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 1.3建立健全养护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的评价结果,适时安排公路大中修工程,全面提高路况水平,努力营造“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及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高速公路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公路的出行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 实施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2.1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公路的功能性能,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2.2 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 重视和加强公路交通量观测和路况调查工作,实行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开发建立适合实际的路面管理和评价信息平台,通过研究对比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科学分析公路技术状况的演变,实现道路病害及交通状况预警,制定周期性养护工程计划,提高养护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2.3 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当路面出现疲劳、开老化和磨损等现象时,及时采取一些经济有效的中修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中修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特点,又要考虑节约投资。 2.4 制定适当的年度养护计划,合理控制大、中修的比例 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优先安排中修,鼓励预防性养护,合理控制大修或翻修改造项目,实现养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原则上,对于路况较好的地段,大修里程控制在总里程的5%~7%以内,中修里程不低于10%;对于路况较差的地段,在加大大修改造工程的同时,用于预防性养护的中修投入也不能减少。 3 预防性养护的实施 3.1路面 3.1.1对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夏季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