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方案。对同一条道路在同一时间采取的措施方案如果不一样,造成道路的性能变化就不同,从而延长的道路寿命长短也会不同,相应的成本效益也会不同。一般养护方案的比选主要有3个步骤: (1)采取的方案能够提高路面性能 路面性能包括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或者是寿命周期成本的高低。如果一套方案对上面这些方面都没有任何改善的话,这样的方案就没有理由被采用。 (2)备选方案的成本效益 评价养护方案的效益应该包括对路面性能的评价,而不需对处理方案本身的性能进行评价。例如,假设在某一路面上要做封层,这时在成本效益分析时应该是将这一路面在进行封层处理后的寿命与另一相似的而未进行封层处理的路面寿命进行比较。封层本身的寿命可能也就只有5年左右,然而它可能会将路面的寿命延长10年。同样,如果实施裂缝封补而使得路面寿命额外延长了若干年,那么在决定养护方案的成本效益性能时就应该考虑路面寿命延长产生的价值。 (3)选择最佳养护方案 一旦处理方案的成本效益被确定后,便可根据这个指数选出最好的材料以及最为先进的施工技术。 3 lcca法对预防性养护策略方案的效益分析 预防性养护措施对道路的寿命延长是指当采取养护措施后,路面的性能值提高使得性能衰减到某个水平值的时间推迟出现的时间长度。在实践中,一些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延长的寿命总结如表1所示。
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后的成本效益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路况质量的提高和为后期的养护节约成本,而对路况的质量提高可以通过与不采取任何措施状况下的路况质量做对比。图1所示为采取养护后的性能衰减趋势和不采取养护措施的性能衰减趋势。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成本效益关系可以通过图2、图3表示出来。
从图2可以看出,当路况随着时间逐渐衰减,特别是当道路的性能很低时,养护费用成本一般都很大;而在正确的时间采用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后,路况性能有所提升,养护成本会减少且路面的寿命也会相应延长,大修的时间也会推后,次数也会相应减少。从图2中还可以发现:在路面经历了75%的设计寿命,其质量下降40%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假如要花l元钱;如果等路面质量下降到80%,亦即其剩余寿命仅为12%时才进行养护,那么这时通过大修所得到与进行预防性养护所得到相同的路况时所需的费用就为4~5元或更多。更为重要的是,路面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下降了40%,而路面剩余寿命也迅速从60%下降到18%。推迟路面的养护将会面临着路面的大修和重建,这不仅使路面长期处于较低的服务水平,还会造成寿命期的高费用。如图3(a),如果在路面状况不太好时(新建后第15年)选择罩面(大修)1次,罩面的价格为8万元,则30年的寿命期内的养护维修费用为8万元。如果选择路面状况较好时就进行表面处理,如图3(b)所示(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措施2次),其价格每次为2万元,则在服务期内的养护费用为4万元,但后者可以使路面长期保持在良好状态。 4 lcca法对预防性养护方案的成本分析 一套预防性养护方案,包括多种养护措施,不同措施对道路性能的改善也不同,因此产生的成本效益也会不同。为合理选择这些措施形成一个最佳策略,就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的核心就是对这些措施的成本进行估算分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