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预防性养护理念和预防性养护措施,以及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道路项目方案比选中的应用。阐述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关系,应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预防性养护策略方案的效益及成本分析,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计算方法。
公路路面养护一般分为日常养护、矫正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等。通常意义上的养护都是指被动式的矫正性养护,即哪里路面出现破损,就优先进行维修,或称之为“破者优先”(worst first)模式。而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一效益的养护策略。 预防性养护实际上是业主对道路的又一次成本投资,成本属于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一部分,成本发生的时间段为整个运营期。为了合理地进行投资,获取最大收益,道路管理者就需要对道路的整个成本进行优化,特别是运营期的成本投入。因此,业主想通过优化选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养护策略计划,而这个养护方案的效益分析就应选用合适的工具来进行。当前,最为常用的就是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它比较适合分析长期投资的项目方案。对于这种投资,管理部门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技术效果,还要考虑经济效果。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主要用来评价经济效果,即评价项目合理或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程度。 本文介绍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的关系。 1 预防性养护及其主要措施 路面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本理念是:(1)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延缓未来的破坏,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功能状况;(2)在适当的时间,将适用的措施应用在适宜的路面上。预防性养护的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而矫正性养护一般是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害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养护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积累起来将形成全局性的结构性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修复(大修)工程。 目前用于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措施主要有:雾封层,石屑封层,超薄冷拌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开普封层),薄层及超薄热沥青罩面(密级配混合料、ogfc开级配磨耗层、多孔隙路面、sma、novachip超薄粘结磨耗层、封缝)等。 2预防性养护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预防性养护的核心就是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评估这些措施成本效益的关键方法就是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所谓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cycle cost analysis,简称lcca),主要是基于某个合理的基础经济指标,对2个或2个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备选方案在整个使用年限内(从实施开始到最终丧失使用功能为止)的所有费用,包括建设成本、养护成本以及用户成本,并对其进行分析,选出能在使用年限内提供必需的性能且成本最低的方案,即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lcca法主要用来评价经济效益。因此,被分析的这些方案本身都应具有2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让状态良好的道路保持更长的时间;二是措施的实施应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路面。而且由于这些预防性养护措施都是主动性养护策略,对业主来说是一种提前投资。所以希望所投入成本能发挥到最佳经济效益。 lcca在对成本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时,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