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妇幼卫生人员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卫生保健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产房建设达到国家要求标准;100%的村镇建立卫生室,配备1名以上的妇幼医生,开展计划免
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加大对妇幼保健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各类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创造住院分娩条件。建立布局合理、运行便捷、经济有效的转诊系统,保证孕产妇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降低孕妇死亡率和剖宫产
率。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卫生服务网,做好预防保健的综合服务,重点筛查和治疗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疾病,预防和减少农村妇女妇科病的发生。
——研究推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的优质服务。预防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开发、研制男性避孕节育产品,动员男性采取节育措施。
——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和精神健康服务,提高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
——以生殖健康教育为中心,普及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
——加强社区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为流动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改善其生殖健康状况。将流动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纳入流入地孕产妇保健范围。
——开展生殖保健科学研究,提高对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培育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知名妇科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医疗的国内外学术交流。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怍,强化对采供血机构和血制品生产单位的管理;利用宣传教育网络,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及自我防范知识,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采取食盐加碘、服用碘油丸等方法,保证新婚妇女、孕妇等特殊人群对碘元素的需要,并作好特殊人群补碘的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使特殊人群补碘率不低于95%,基本消除孕期及哺乳期缺碘所导致的儿童智力损害。
3.社会保障和服务。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妇女享受基本医疗服务,高妇女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提
——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
——通过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妇女享受卫生保健的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从以病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治病与保健相结合,不断满足广大妇女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倡导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增强妇女身体素质。利用现有体育设施以及在社区、公园兴建和开辟健身场所,为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加强与女性相关的致命疾病治疗手段的医学研究,提高妇女的平均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五、妇女与法律
(一) 主要目标
1.健全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地方性法规。
2.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知识。
3.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禁止针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各类犯罪。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的各类犯罪。
——遏止卖淫嫖娼活动。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禁止歧视、侮辱妇女。
4.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5.设立妇女法律援助专项基金。
6.保护妇女合法的控告、申诉权及诉讼中的各项权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