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整改措施 >> 正文
教育局长政治思想教育整改措施市

较陈旧,不能为全体同志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原因,一是思想解放不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不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得不太好。二是对于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理论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做得欠缺,以致于创收工作效益不高。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克服因循守旧,怕风险的旧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敢担风险的新观念。

2、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创收工作的实际,理出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创收思想,并能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加大创收工作力度,加大内部管理,增加创收效益。

3、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要制定出必要的制度和措施,鼓励大家为创收工作出谋划策,并能积极投入到创收的实际工作中去。

整改时间:边整边改。从现在开始,要加大创收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增一些有效创收办法、创收途径。

问题2、抓行政后勤工作改革的力度不大,在水电、车辆、服务、安全等方面管理不得力,致使一些工作出现一些漏洞和失误。在有关考核和分配方面,还制定出更加公平,有效的制度和措施。

原因:对行政后勤工作,认为有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具体抓就行了,结果对这方面的事情,过问不及时,指导不具体,督促不得力。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并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使行政后勤工作能为全体同志提供更好的服务。

整改时间:边整边改,从现在开始

问题3、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步子迈得不大。虽然我们已是市级文明单位,但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软、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使如卫生制度,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还存在一些问题,校园绿化、美化还欠缺,这些影响着我们向市级文明单位的迈进,也不利天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前推进。

原因;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时紧有时松的现象,二是受经费的限制不能及时搞好美化等。三是主观努力不够,有完全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办到的,没有很好的去办。

整改措施:

1、进一步 加强对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那些不花钱或花小钱就能办到的事情尽快解决好。

3、向先进文明单位学习,对照先进,找出差距,自加压力,勤奋工作,使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再上新台阶。

4、适当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办公经费中揭挤出一些资金用于 “绿化”、“美化”工作。

整改时间:边整边改,争取一个月内,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很大的好转,其他整改措施也要尽快落实。

四、纪律方面

问题1、对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不够经常,使得个别同志在有些时候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遵守纪律不够自觉,有迟到、早退或超假的现象,任其发展,就会影响团结,不利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有关纪律的条文、规定学习不够;二是对纪律、制定的拟定比较多,但能否认真执行检查得少,而且对个别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没有给予及时批评,使个别同志觉得遵守不遵守纪律一个样,于是不同程度地在个别同志身上出现了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

整改措施:

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书记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措施…
       税务副局长党性教育整改措施
       卫生局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措…
       国税局领导党性个人整改措施
       公司党员党性教育个人整改措施
       县委主任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县
       民政局党员学习先进性教育整改措…
       国税局领导理论学习整改措施
       民政局领导理论学习整改措施
       党委基层组织建设整改措施
     
    运管系统行风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
    民政局长强化思想教育讲话
    党性教育个人阶段总结5000字
    支部书记实践科学发展观阶段整改
    与三个代表同行演讲辞
    三句半大学生活
    警察体能考试后心得
    学校道德教育探讨
    农行营销员演讲从我做起塑农行新…
    民办学校安全管理方案
    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工作方案
    校园中医常识教育活动方案
    群众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工作报告
    开展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工作方案
    农村党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教育卫生调研报告
    整改措施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