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着力完善口岸功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省着力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机遇,按照*市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区的规划,努力争创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
加快辟建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是我市自*年沿边开放以来赢得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市委已将综合保税区建设确定为“一号工程”,我们要全力推动,狠抓落实。做好综合保税区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建设和运营,积极推进与*公社项目合作。完成综合保税区详细规划,实施动迁工作,力争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铁路部门将铁路专用线延伸至区内。先行辟建保税仓库,完成区域封闭,尽早启动运营,为外贸企业进口木材等商品提供仓储服务。通过辟建综合保税区,带动口岸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储、供、运、销产业物流链,提升口岸的综合竞争力。
畅通国际经贸物流大通道。完善中俄韩物流协作机制,加强三方定期磋商,探索简化陆海联运大通道通关程序,降低运输成本,做大三方物流。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展陆海联运业务,开辟新的运输线路,实现“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常态化。制定出台物流业发展规划,构建现代物流发展框架,努力将绥芬河打造成区域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采取政府公关、企业运作、联手互动模式,招引韩国现代、大宇和国内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区物流企业建设集装箱堆场。启动物流园区建设,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入区,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探索成立物流产业集团,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推进跨境经贸合作区建设。抢抓中俄两国高层探索建立跨境经贸合作新模式的机遇,利用国家支持我市辟建中俄绥芬河跨境合作区的有利契机,积极促请商务部进行课题论证、评审、申报和立项。通过跑上促外,力争将绥芬河列为中俄两国跨境经贸合作区试点城市;落实*公民免签进入贸易综合体中方一侧和8000元免税政策,推动跨境合作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配合铁路部门,启动*—绥芬河段电气化铁路建设工程,力争同步实施铁路站场和铁路口岸站舍改造工程。尽早完成铁路口岸危险品运输资质报批工作,完善口岸运输功能。配合省交通部门,快速推进301国道高速公路牡—绥段建设工程,协调做好公路口岸国际联检厅建设前期工作。按照全省统一规划,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个窗口、全面查询,一套系统、分类服务,一次修改、全线更新,一次交费、全程通关”的目标。加强与*对应口岸联检部门的沟通联络,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加强项目管理建设。重视项目谋划。紧抓国家实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围绕交通、能源、安居、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谋划一批项目,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要求把项目做实做细,确保重大项目交替跟进。加快项目落地。争取五金城、服装加工园等项目签约并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加强跟踪服务,促进大亚木业、圣象地板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推动项目建设。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加快推进五花山水库、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利用载体招商。研究制定新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产业规划,以综合保税区、海都机电城、贸易综合体、大亚工业园区、数码港和境外园区为载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