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整改措施 >> 正文
街道社区指导思想整改措施

好的口碑,没有一个岗位是吃香的。

    2、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办好每一件事。这是开展工作的条件和保障。*的各项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在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作为一名干部,组织上使用你,群众信任你,给予你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就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管好自己的“责任田”,这是一种做人的品格,为政的境界,更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法宝。

    3、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关注民生,关心疾苦。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的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开展,面对困难与阻碍,我们不要一味地说农民素质低,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干部与群众不贴心,我们干部的工作能力不提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致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在降低。这就要求每一个干部找准定位、转变职能,体察民情,珍重民心,珍惜民力,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亲民、安民、富民的意识。服务群众,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被动地等待老百姓上门寻求帮助;更应该主动地在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带领农民增收上献计献策、出能出力。

    4、强化干部形象意识,尽好每一份责。老百姓看我们党和政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镇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来评价的,因为我们离群众最近,我们干部的作风好坏、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你在外面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在群众眼里,不是你某某某怎么样,而是整个*街道机关怎么样。(这次活动以后,马上对自聘临时工开展整顿)民心如镜,我们只有通过扎扎实实、不含水份的政绩,通过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急事急办,好事快办,特事特办,来树立形象、加深感情、赢得信任,使群众对街道干部“亲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二要突破束缚、大胆创新,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创造力

    “物无不变、变无不通”,创新是一个地区赢得竞争、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更是每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

    首先,各片各线领导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每位同志的特点、长处,这是考验一个领导眼光、能力、心胸的重要标准。事业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关键的关键还是在“用”上。汉高祖刘邦文不及萧何、武不及韩信、谋不及张良,但他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终成一番大业。作为一个各片各线的领导,对待下属要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责任上敢于挑担。在选用干部时,要以有利于工作为评价尺度,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岗位,因材施用。当问题发生时,领导干部要敢于站出来,为下属壮胆撑腰,绝不能出了差错向下推、有了成绩自己揽。要以“人人头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氛围来激发、鼓励干部敢闯、敢冒、敢于创新。

    其次,机关干部要大胆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年龄大的同志,应积极发挥自身经验丰富、处事稳重的优势;中年队伍要在工作业绩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当起中流砥柱的角色;年轻干部则要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大胆工作,敢于碰硬。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突破常规,摒弃旧习,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新思路、新办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方面,驻下洋林的王玲敏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王中苏做的比较好。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党委理论学习整改措施
       民政办公室作风建设整改措施
       贸粮局企业服务整改措施
       安监局安全治理整改措施
       质监局深化安全监管整改措施
       药监局创新教育整改措施
       药监局开展创新监管整改措施
       药监局指导教育整改措施
       教育局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
       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整改措施
     
    如何搞好我市公共卫生建设发言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教育学习活动心…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医院党委职工代表讲话
    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讲话
    档案室计算机室防火制度
    劳动力转移表态发言
    移动营业员社会实践报告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从政治局…
    企业人才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意见
    做好城市社区服务实施意见
    做好社区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街道社区安全构建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街道健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意
    街道环境整顿工作措施
    街道拆迁管理工作计划
    商业街道安全整顿总结
    商业街道安全整顿总结
    整改措施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