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必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部过程。
一、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是全党整体素质的体现,干部队伍素质如何,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着眼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培养、锻炼大批干部。首先,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执政意识。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执政意识,牢固树立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教育干部懂得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突出能力建设主题,着眼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政治理论培训同时,狠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帮助干部把握更多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改进干部培训方式,围绕实际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培训,做到学以致用。第三,突出实践锻炼,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挂职或任职,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有针对性地安排到地方或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位置上,在要害岗位上提高统揽全局、把握大局和综合协调的能力。选派干部到国(境)外的政府机构和大公司、大财团见习锻炼,培养世界眼光,增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尤其要通过培训和锻炼,使各级干部学会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学会按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发展经济、处理问题,学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整体功能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由执掌权力的各级领导班子体现出来的。领导班子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每个成员的素质能力要强,更体现在成员之间能力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合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的能力如何,要看是不是真正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把发展思路是否正确,发展战略是否合理,能否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近期和长远的关系,作为考察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要下功夫建设谋发展的领导班子,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想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热情和干劲,进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次,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在班子配备上,要考虑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专业等构成,更要重视班子成员智能结构和班子之间的互动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一要选准配强主要负责人。二要大力选拔熟悉工业经济、金融、法律、城市建设和治理等方面的高知识层次人才进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解决能力结构的缺陷。三要培养一大批靠得住、有能力的高素质接班人。改善领导班子之间的互动结构,必须加强对领导班子深层次结构如权力配置、权力运行、权力系统关系等方面的动态分析,注重对领导班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运行结构的考察,尤其是发挥各级党委在同级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三,要建立保证领导班子发挥整体功能作用的相关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必须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