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活补贴等,积极营造工作称心、生活舒心的良好环境。
(三)注重激励表彰,优化人文环境。以一系列推荐选拔、评选表彰、宣传引导等活动,创新性开展“双争双创”,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载体。一是启动首批市委直接把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市首届“名师”、“名医”推荐评选活动。下发了推荐选拔、评选治理办法,在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呈报的上百名优秀人才中,确定市委直接把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24名,初步筛选出“名师”20名、“名医”12名提交市人才领导小组暨市名师名医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形成专家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格局。二是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对在市工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硕士发放了人才岗位津贴和生活补贴四万多元。在元旦、春节期间对优秀人才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了他们探索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三是积极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印发《关于做好2006年度人才宣传工作的通知》,对区市县和市级部门人才宣传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布置了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全市优秀人才集中采访活动,在《广安日报》、广安电视台、电台以专栏形式对工业强市人才、企业经营治理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科技特派员等7个类型的9名优秀人才进行了集中宣传。在市农业局、广安区委组织部、岳池县委组织部、华蓥市委组织部等的配合下,推荐五个人才开发先进单位收编进入《四川人才年鉴》,完成了《四川人才年鉴》广安部分的编撰工作,营造出全市上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机制。
回顾2006年全市人才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熟悉不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还有个别人才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今年初下达的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不到位;二是对区市县、市人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承担人才开发的各职能部门的检查指导、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三是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很弱,等等。我们必须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把人才工作摆上战略位置,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研究和抓好人才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2007年人才工作安排
2007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省、市人才
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以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人才开发为着力点,突出抓好工业强市人才、新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积极搭建、丰富和拓展“双争双创”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认真制定全年人才工作思路和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继续抓好全市人才工作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会议精神和《关于引进优秀和紧缺人才的意见》(广委发[2003]14号)、《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实施意见》(广委发[2003]37号)、《关于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委办发[2006]17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二要进一步健全网络。要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指导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落实人才工作制度,配齐配强人才工作专(兼)职人员。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人才工作联系员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