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努力构建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障体系。对东中西部地区,要区别情况,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要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问题,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认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对水利的要求,加强城市水利建设,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
第五,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要创新治水理论,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治水经验;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研究、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改革水资源治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治理;逐步建立我国水权分配制度,探索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治理的体制和模式,深化水管单
位体制改革;要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治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当前,水利发展相对滞后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最近,汪恕诚部长在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理论学习讲座上,从淮河治理、渭河治理、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等问题入手,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治水思路和治水方略、水利现代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等事关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水利问题的宏观思考和对策措施,对我们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科学猜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需求。要从水利发展的历程和实践中,概括、总结和提炼治水经验和教训。要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猜测“十五”期末水利发展的状况。要结合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对水利的需求和水利发展的实际水平,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规划启动之前,就安排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开展了“十一五”重大工程课题研究论证工作。近期已完成初步成果,提出了水利、能源、交通、重大技术装备等“十一五”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重点。重点水利工程主要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