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出诊费,只收药品成本费,兽医工资由公司负担,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例生猪烈性传染病,其它病死亡率也控制在2%以下。(5)统一饲料。协会组织供给的饲料不仅价格较低,质量有保证,而且会员还可享受赊销优惠。正大、正虹、汉德利等饲料加工企业与当地养猪协会签订饲料供给合同,降低了会员的养猪成本。(6)统一培训。协会注重有针对
性地组织开展养猪技术培训服务。今年全市养猪协会已举办技术培训班324期,培训会员2.8万人次。(7)统一销售。协会发挥外联市场的优势,统一对外签订生猪销售合同,减少收购环节的工作量,防止收购商对养猪户压价、卡秤,保护了会员利益。
二、主要成效
调查表明,湘潭市围绕壮大发展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养猪协会,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湘潭市生猪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规模扩大。2003年,湘潭市出栏生猪457万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栏2.24头。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在养猪协会的带动下,全市规模养猪户明显增多,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2家。岳塘区摇泉村党支部书记、养猪协会会长李国清今年已出栏生猪2000多头,全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生猪外销出口增加,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全市共有11家出口注册活大猪猪场,4家自营出口大中乳猪分割肉加工企业,l9家皮革加工企业和肠衣、骨粉等企业。2003年共加工出口生猪24万头,创汇1400万美元,其中由协会组织供给l9万头,占出口总数的79.2%。生猪产业链得到延伸。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雨湖区砂子岭饲料、兽药批发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大小批发商50多家,年交易额达4亿元。目前,湘潭市已成为全省中仔猪出口、猪肉加工、猪皮加工、种猪生产、兽药生产的重要基地。
2.提高了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功能不强等问题。养猪协会的组建,通过对会员养猪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养猪户普遍面临的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问题,完善了生猪产业服务体系。湘潭县青竹村的群众说:“协会对我们喂猪实行一条龙服务,非凡是解决了我们喂猪怕死猪怕卖不出的难题,养猪协会真是好!”
3.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协会的发展,使分散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或大规模的生猪生产基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养猪协会组建后,一家一户不再直接面对市场,由协会统一承担生猪购销任务,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近三年来通过协会收购、外调生猪485万头。湘潭市的养猪协会大多与伟鸿、心连心、三旺等公司签订了长期的生猪购销合同,解决了协会会员绝大部分生猪的销路问题。
4.增加了农民收入。2003年湘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6元,新增收入中有50%以上来自生猪产业。湘潭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8元,增长7%,其中以生猪为主的畜牧水产增收148元,占农民新增收入的69%。青竹村成立养猪协会前的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l930元,到2003年达到3680元,增长90.7%,其中养猪收入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