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领导班子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整天忙于事务,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的学习,理论层次不高,业务不精通,特别是既懂经济又懂党务的复合型干部更少。二是领导方法和领导水平欠缺。部分领导班子执行党内制度缺乏,特别是在发扬党内民主、执行民主监督方面做得不够,逐渐失去了党员群众的信任;部分领导班子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部分领导班子作风不深入,联系党员和群众少。三是班子配备结构不合理。有些基层党委对支部建设不够重视,把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同志安排到支部班子中去,存在应付和凑数现象。调查中发现有一家企业支部书记由业主的私人驾驶员来担任。
2、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有待改进。在多种经济成份同时发展,利益分配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党员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大大增强,面对这种形势,有的基层党组织感到束手无策,不能顺应形势的变化来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一是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正确把握党员的思想脉搏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都是采取开开会、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讨论等正面灌输形式,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党员就慢慢地失去了兴趣。三是时紧时松,缺乏经常性。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全年的活动没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和科学的计划,随意性很大,上级组织有布置时抓一抓,没有任务就不活动。调查中发现,有的支部一年只活动1—2次。四是不注重结合,缺乏有效性。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而是就活动搞活动,搞单打一,严重脱离实际,使党组织活动失去了生命力,效果不大。
3、党员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党员发展工作不到位。近几年来,全县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速度明显偏慢,力度不大,特别是行政村党组织,由于农村优秀人才的外出经商务工增多等原因,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趋势于萎缩,给党员发展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少数村党组织已多年未发展党员,从而导致农村党员严重老化,村党支部班子后继乏人。据统计,全县行政村中,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有16个。99年以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只有1409名,平均每年发展352名,明显低于上级按党员比例对我县提出的每年发展500名的指导性指标要求。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新党员时,不注重质量,凭关系发展,致使一些像非公企业“家庭化支部”的出现。二是党员日常管理滞后。随着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应对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党员的管理方式,而是仍然采取“一锅煮”的方式对党员实施“一刀切”的管理,特别是对下岗职工、离退休和流动党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想不出有效的措施,听之任之,使相当一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情况时时发生,从而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三是党员“出口”渠道狭窄。调查中发现,除机关党支部外,其他行业的基层党组织普遍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两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即使搞了评议,也是讲情面多讲原则少,你好我好大家好,评议走过场,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更小。据统计,90年以来,全县共评出不合格党员95名,处置56名,每年处置的不合格党员不到0.09%。有的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很难被清除出党员队伍,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