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产业园等103个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了跟踪审计。在跟踪审计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所有隐蔽工程除应由甲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签字外,还必须有跟踪审计人员签字。工程变更、追加,都有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从设计、施工、材质、用量等一系列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工程严格按设计标准要求建设,有效地防止了工程成本的高估冒算。
事后监督,严把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关。多年来,无锡新区坚持对所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审计部门不仅对工程的竣工图纸、验收资料、结算资料、施工签证等进行审核,还到施工现场对已竣工项目的用材、用量进行复检,对照国家相关工程造价定额、收费的规定,并结合市场调查、网上查询等手段,对工程的总造价进行全面的最终审计。*年,无锡新区累计完成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1743项,审定金额18.36亿元,共核减各类工程款项3.29亿元,平均核减率为15%左右,创下无锡新区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送审金额和核减金额的历史纪录,不仅有效遏制了工程造价高估冒算、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而且为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节省了宝贵的建设资金。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无锡新区努力排除外界干扰,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公正合理地审核每一个项目,保证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改进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制定新区市政工程结算单价和新区土方工程结算单价等符合新区实际的工程造价结算方法,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减少了审计过程中的“扯皮现象”,保证了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目前,“新区单价”已在施工队伍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全市加以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工程建设监督的透明度。
无锡新区廉政建设实践的启示
无锡新区狠抓工程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党政领导干部远离企业行为。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这是针对工程建设工作的实际,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决策。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依法行政可造福于民,滥用行政权力则会祸害百姓。行政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如果不加约束,必然导致腐败。推进政企分开,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远离企业行为,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让行政权力退位归位。现阶段消极腐败现象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行为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借干预之名,“吃拿卡要报”,行权力寻租之实。减少行政权力对工程建设活动的非正常干预,逐步由行政干预转向依法行事,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极大地减少某些领导干部利用管钱、管物、管人等权力牟取私利的可能性。领导干部行为端正,施工企业为了抢包工程项目而请客送礼便无路可走、无门可入。
把民主引入工程管理。失去民主监督,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把民主引入工程建设,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权力在正常范围和预定轨道运行,使掌权者保持公仆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避免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决策“一言堂”,新区党工委明确规定,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民主决策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到民主决策,不仅反映党的作风,而且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特别是招标工作中一旦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