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民营企业党组织多年来艰难探索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但这个论断回避了与企业主的关系,使党组织在这个“荒芜而又陌生的领域”中仍处于“失落”或“边缘化”的状态。
民营企业由于产权私有或多元,决定了它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较小,党组织在其中既没有传统,更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属于“体制外要素”。“体制外要素”要想变为“体制内需求”,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有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式。在原有的党建工作理念下,企业党组织书记存在“畏难情绪”,怕为企业发展服务,是帮了“剥削者”的忙;企业主存在“戒备心理”,认为党组织是在监视他,是个负担和对立物;职工认为党建工作“与己无关”。这种种困惑和疑虑说明:原有的党建思维和理念,仅注重了民营企业内部三者之间的不一致,而没有看到三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一定的内在联系性,就成为民营企业与党建工作结合的基础与条件。
对此,温州及其不少开发区,提出了创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理念的新思维。他们认为:民营企业中,企业主、职工和党组织三方在价值取向中,既有不同的一面,也存在着共同之处。企业主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入最大化,其实质就是加快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职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就需要与企业主共同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党组织追求自身职责的落实,其根本点也是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种一定的内在必然联系,就成为企业三方共同的价值基础,党组织就可以从这个共同基础出发,寻求各方都能够接受并认可的党建工作目标。为此,温州市委在实践中提出了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民营企业党建目标。其内涵为:一是企业发展充满活力,二是企业内部实现和谐,三是企业与外部和谐相处。这一目标和内涵,包容了各种价值的同一性,蕴涵了各种价值的联系性,达到了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统一,解决了企业各方的思想“困惑”,形成
了抓党建工作的“体制内需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提出:党组织在民营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职工的政治核心,投资者的政治向导,政府、企业、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党建工作理念为:为外商所理解、为企业发展所需要、为广大员工所欢迎。其工作标准为:是否为企业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环境,是否使国家、投资者、员工的利益得到了实现和维护,是否使企业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是否做到政府、企业、员工三方都满意。
上述探索尽管是初步的,它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如果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规则的需要,转变原有的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思维模式,那么,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则是要适应复杂多方的利益价值需求,寻找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部。尽管改革的具体路径不同,但指向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党建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寻找各个经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规律,努力适应它,进而发挥党建工作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四、社区——战略性调整与突破
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不仅使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社会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需要党建工作给以相应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