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委书记按民主程序依法竞选村代会主席,党员竞选村主任、村民代表,把党组织与村民组织融为一体,取得领导的合法性和话语权。把党的领导的过程变成组织引导村民和村代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把党组织的主张变成村民组织的自觉行动。其结果,达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体现了村级组织运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确保了决策民主与执行高效。
二、国有企业——转变“两张皮”的思维模式
自从十四大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来,始终存在着“中心”与“核心”、“新三会”与“老三会”谁大谁小、谁管谁的争论与困惑。长期的困惑促使我们思考: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出路何在?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其结合点在哪里?
长期以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着与生产经营相脱节的严重的“两张皮”现象,机构分设、内容狭窄、运行独立、人员专职,党建工作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的内部循环状态。按照这种“两张皮”的思维模式,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必然要独立于、游离于决策机构之上或之外,必然出现“中心”与“核心”谁大谁小的争议。对此,是按照以往党建工作的模式去改造公司治理结构,还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去改进党建工作,这就是两种思维、两种出路的分歧所在。2009年10月,中办转发《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做好中央企业党建工作,重点在改进、关键在创新、目的在加强。”这就指出了处理二者的矛盾,主要是党组织要转变思维,立足自身改革。具体讲,就是要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框架出发,在这个框架内寻求:既有利于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又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既防止党政领导班子扯皮和内耗,形成多中心,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制约监督。于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探索便应运而生了。党委成员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党员又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这种相互渗透的方式,使党委成员可以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和程序体现党组织的意图,又避免了两个中心的对立,达到了高效、制衡、监督的目的。
加强企业管理也同样如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人的素质和创新力。而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教育、组织和协调工作。这一共同点,决定了企业党建可以进入企业管理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党建要从思想观念上、体制制度上、工作内容方法上、人员配备上融入中心,进入管理。使党建工作从空洞说教转变为具体可行,从自我循环转变为共同部署,进而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主导、引导的作用。
上述解开“中心”与“核心”困惑的探索告诉我们:改革企业党建,重点在于转变惯有的“两张皮”思维模式,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规则和内在要求出发,从“适应”与“结合”的角度,去改革党建、创新党建,从而达到加强党建的目的。
三、民营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目标的首次规定。那么,党组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也就是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在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