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树立正确的导向激励一批。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学经济,学管理,搞招商,引项目。打破传统选拔任用干部的定势,在全市叫响“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重用谁,谁能上项目就提拔谁”,注重在项目堆里选用干部,树立凭项目、靠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使“项目型”干部得到承认,得到尊重,得到重用,造就一大批“项目型”干部群体。二是依托高校名企培育一批。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高校学习、名企锻炼,把他们培养成为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实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选拔一批。从加快培养选拔“项目型”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善选任方法,落实具体措施,把是否懂经济、会抓项目作为领导干部选任的一个重要条件,为“项目型”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选拔“项目型”干部。
第四,打造“技能型”人才群体。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坏关键是人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市委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实施了人才强市战略,提出了建设“七支人才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发展创业型人才队伍,以经济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项目开发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企业家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以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骨干为主体的爱岗精业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工技师为主体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队伍,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类能人为主体的“双带”示范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中介人、经纪人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型人才队伍)的任务目标。当前,要以“七支人才队伍”为基础,建设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育得成的“技能型”人才群体,努力构筑具有绥化特色的人才队伍新体系。
建设“技能型”人才群体,着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新的人才观。打破陈旧观念,牢固树立重学历不惟学历的人才评价观,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人才使用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共享观,使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纳入视野,为我所用。特别要把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统一起来,让党员干部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二是加大人才储备开发力度。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充实“七支人才队伍”,着重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开发以及教育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扩大“技能型”人才总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出一批新的技能人才,提高一批现有人才。三是创优人才发挥作用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健全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兴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围绕项目建设选项立项进行科技攻关,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创业的平台。
第五,打造“双带型”党员群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我们提出建设“双带型”党员群体,就是要通过发挥党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促进党员队伍自身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的实际,对“双带型”党员的内涵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农村党员要做到“带头致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