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能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实践的考验、群众的拥护。
第二,打造“服务型”组织群体。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是结合我市实际,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提出来的。目的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的坚强集体,解决好“为谁服务、靠什么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全市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服务功能,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致富群众为重点,改进领导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成为善于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服务型”组织。
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我理解应该抓住四个重点:一是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要求,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活化服务内容作为农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党组织设置和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打牢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基础。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依托乡村党组织,由乡村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组织带领群众创办领办新经济组织所形成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户”、“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区经济联合体+农户”的模式)是绥化特色党建的重头戏,是解决服务问题的有效载体。肇东、安达、庆安等地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今后,还要继续规模推进这“四个工作模式”,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有效地服务。二是适应城市社会管理和党员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街道社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这一领域的党员越来越多,给我们如何做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解决好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因素,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健全多方投入、共驻共建机制,切实解决社区“三无”问题,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形势,强化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具体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起党的组织,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围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四是适应工作职能转变的新需要,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勤政服务于民让人民满意、廉政取信于民让人民放心”的要求,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树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机关。
第三,打造“项目型”干部群体。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建设靠组织、靠干部。因此,必须立足于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懂项目、不会抓项目等突出问题,以培养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紧缺的干部人才为重点,以树立正确导向、高校名企培育、创新机制选任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懂企划项目、能引项目、会抓项目的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项目主任等“项目型”干部群体。
建设“项目型”干部群体,应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