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等等。加强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长期任务。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考验。历史条件变化了,社会环境变了,党的执政方式要变,执政能力要提高。因此,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何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等。提高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考验。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如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如何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是摆在党面前的严峻历史课题。面对这些考验,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十分突出,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特别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近两年来,我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到农村、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合学习中掌握的一些情况,感到有“五对矛盾”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历史任务的艰巨性与党组织执政能力不高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要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在看,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与承担的历史任务很不适应。据中央党校对一些省县以上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认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弱的占58.1%,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的占66.9%,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弱的占35.3%,依法执政能力弱的占43.3%,总揽全局能力弱的占19.9%。从我市的情况看,一些党组织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与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称,有的甚至不如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在农村,一些乡村债务沉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不断,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一些党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据统计,全市160个乡镇党委、1335个村党支部中,属于加快创业型的约占20%左右,属于实干兴业型的约占30%左右,而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占50%以上。在机关,加快发展创业的浓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在推进大项目建设上,缺乏找项目、挖项目的主动性。从去年创业型领导班子考核评比上看,真正符合“六优”(围绕大局服务优、业务工作成效优、党风廉政建设优、依法执政效能优、部门自身建设优、社会群众评价优)标准的相对比较少,仅占30%左右,与绥化大发展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在企业,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的增多,大批工人纷纷下岗,党组织基本无法开展活动。全市处于留守状态的企业党组织有一半左右基本丧失了发挥作用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市的调查,留守企业党组织占企业党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受制于企业主的重视程度,在参与企业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存在明显差距。在社区,党组织调整刚刚起步,“三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难以发挥城市服务功能。长此下去必将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形势十分严峻。
第二,社会成份的多样化与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分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必然要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做出相应变革。目前看,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设置模式陈旧。绝大多数党组织的设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