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是稳定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保障,离开发展谈稳定是一句空话,没有稳定的环境,发展也不可能上去。发展与稳定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在当前各县区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下,我们如果就稳定抓稳定,不仅无法真正保住稳定,还必然痛失了发展良机,被其他县区远远甩在后面,引发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只有而且必须在推进发展中抓稳定,以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才能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因此,区委明确地提出了今年全区工作总的发展节奏是“稳中求进”,这对嘉陵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既有压力,也有可行性。确立这样的工作思路,是区委区政府的成熟思考,是嘉陵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也符合人民群众思富求进的强烈愿望。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面临着求发展保稳定的双重压力,我们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一方面保稳定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去年我们通过软硬结合、分而治之等综合手段,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平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影响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化解,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相当一部分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是暂时“按”住了,可能爆发的时间推后了。城区失地农民、企业改制、“三方面”人员等问题依然是今年我区稳定的巨大隐患,同时,财政所、计生办、农业中心清退的临时人员问题等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新的矛盾焦点,致使今年全区保稳定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另一方面求发展压力巨大。一是产业培育滞后。我区城市骨架虽已基本成型,但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知名品牌少,更缺乏大企业,全区纳税上500万元的企业没有一户,纳税上100万元的企业也寥寥无几,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城区商机人气不旺,有城无人,整体经济实力在九县市区中排位滞后。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次产业的结构为“三一二”结构,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明显处于短腿地位,这种低水平产业结构下的经济增长“含金量”不高,既不能创造更多的税收增强政府实力,更无法较快地带动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三是政府财力十分拮据。历史负债沉重,区本级负债就高达9.42亿元。财政收支极不平衡,2008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 亿元,而一般预算支出却高达 亿元,主要靠上级补贴和转移支付维持基本运转,自身几乎无财力投入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嘉陵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抢抓机遇,迎头赶上。除我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成、南、渝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多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农业、三产发展基础外,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的许多重大决策,更给我们带来了极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把南充建成区域中心城市予嘉陵有利。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南充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的目标。嘉陵作为南充市辖三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将在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市县(区)体制的调整予嘉陵有利。市委全委会提出将调整市县体制,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的责权利关系,工作重心下移抓县区,并明确要求市级部门要以服务县(区)为己任,绝不允许因部门利益而影响县(区)经济发展。这为县区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利地调动了县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也为县(区)带来更为有力的支持和更大的利益。嘉陵作为市辖区之一,长期以来在为市本级的土地、税收分成、城建上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市区机制的调整中必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三是工业集中区的启动予嘉陵有利。在南充大城市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