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切实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8年,全县组织系统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此文
1、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总结巩固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县开展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973个单位(494个行政村,475所农村小学,4个县直部门)的536个党组织(工委1个,总支1个,支部534个)的23709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开展了党员干部“唱响吃亏歌,永葆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受到市委组织部的表彰。根据市委要求,如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
2、圆满完成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领导下,组织实施了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通过乡镇换届,共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128人,较上届减少35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45岁以下113人,占88.3%,较上届平均上升1.2个百分点,35岁左右党政正职7人,占5.5%,较上届上升0.8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8人,占81.2%,妇女6人,占4.7%,总体看,新班子成员精神面貌新,综合素质好,文化素质高,整体结构明显优化。 3、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在干部使用中,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根据县委安排,先后对淮中、一中、发改委等11个单位进行了考察,为县委调整组建有关班子和解决县直机构改革遗留问题提供了客观、公正、详实的依据,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拓宽视野,加大了干部监督、审查力度。进一步做好了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对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积极稳妥地解决了乡镇机构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乡镇机构改革后,结合我县实际,多措并举,积极拓宽分流人员再就业渠道,落实了优惠政策、完备了相关手续,认真、审慎地处理了乡镇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确保了乡镇机构改革的顺利完成。加强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对干部信息实行微机化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4、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扎实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县委工作部署,全县确定了39个创建试点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并结合省、市组织部门联县驻村帮扶,抽调县直单位干部和乡镇副科级后备干部驻村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党员发展中,坚持重点向生产工作一线、青年、妇女倾斜,尤其是注重了发展农村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具备自富带富能力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2008年全县共发展党员86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112人。同时,加强了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确保了外出务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精心组织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全面掌握全县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设施、统一投入、统一组织的原则,已完成38个村的新建、改建任务
5、党员电教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强力推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全面完成450个终端站点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合资源,开展好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建立了“党员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