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偏差,党组织纯洁受染,村支部凝聚力减弱。
1、党支部成员思想认识有偏差,发展党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严重,嫉贤妒能,怕发展青年党员会取而代之,抢自已的“位子”,对入党积极分子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支部党内生活不正常,宗族、姓氏和村落的观念重,大自然村排挤小自然村、大姓排挤小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见影响,重男轻女、排资论辈,致使妇女、青年入党难;有的片面理解入党自愿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采取“坐等上门”的消极办法,对申请入党的同志主动关心培养不够,让其“自然成熟”,挫伤了青年人入党的积极性,除有的党支部负责人思想涣散,对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质量不重视,怕麻烦,认为支部大会研究通过就行了,具体手续、考核过程没能严格把关,以致青年人认为“入党太容易了”、“不值钱”;有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2、农村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偏差,发展党员出现“找对象”难。计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少,发展党员找对象难的原因是许多山区青年已不安于在家种田,有文化、有头脑、有经商做生意头脑的纷纷走出家门,出外务工经商,同村里断线脱节,党组织无法对他们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考察,因此,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极大;同时,由于山区许多农村党支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农村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政治热情降低,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入党无用”、“入党吃亏”、“入党不自由”、“入党不入党无所谓”。
3、村干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差。村党支部主要干部最多只拿上百元的补助,一般成员无补助,村财收入低,拿不出钱来给村干补贴,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党支部制度只挂在墙上,得不到落实;搞突击活动过多,日常工作抓不扎实;市场经济反差大,许多干部和党员存在腐败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查处,组织内部有疏通,干部、党员进得来,出不去。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形成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不仅有许多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也有许多干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样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建设的纯洁性,也是一些农村党支部瘫痪的原因。
(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增幅缓慢,村级党支部吸引力削弱。
1、农村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县14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不及10%,9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收入只在5千元以下,有的村甚至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村财收入低,与**县地理条件恶劣,辖区内海拔落差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等密切相关。但是**县也同样存在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适合于发展茶叶和林业,高海拔地带适合栽培花菇,低海拔地带适合栽种果树等优越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的茶叶已打出“紫云毛针”、“紫云大红袍”、“紫云高山雾茶”和“官思茶”等著名品牌;花菇质地优良、味道鲜美,走销日本、香港、广州、上海等国内外市场。然而目前还没有村支部把这些项目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开发,也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开发生产,农民的生产完全属于自发的。集体要办公益事业只知道向上级“要”,却没有“自我发展,自我创业”的意识。
2、农村市场导向机制薄弱,市场经营机制不合理,农民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高。2001年,**县人均年收入262o元,但若仅计算在家务农人口的年均收入不及1500元,2o00年**县出口茶叶达1o200担,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按理说,有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