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做好“三农”工作,把农业生产稳定下来,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实现阜阳的奋力崛起才有希望,构建“和谐阜阳”才有可能。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全面免征农业税,对阜阳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编制出涉农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要精心组织好4月份的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宣传月活动,组织万名以上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全面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让农民真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实施意见》的要求,围绕十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3”进位工程的实施,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标准化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在阜阳这样一个农业、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百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因此,要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大力推进“阳光工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打造阜阳劳务的技能和形象品牌;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认真做好劳务输出的有关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探索劳务输出人员既离土又离乡的途径和政策,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阜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经济快速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节约使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切实控制人口数量。阜阳是人口大市,如果人口出生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加大对环境、资源和就业的压力,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摊薄我市经济增长成果。人口问题对我们阜阳来说,已经成为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全面贯彻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巩固“五项清理”的成果,抓紧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把人口数量控制下来,把人口素质提升上去。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灾害预防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以企业达标排放、沟河塘治理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做到治旧控新、监建并举,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绿地和景观规划,塑造阜阳滨水城市特色。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要注重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向循环经济领域投资。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