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建设任重道远——人才市场运行体制改革若干问题诹榷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工作于1983年起步,至今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社会普遍认为我国的人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逐渐发挥基础性作用;人才市场的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促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政府对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逐步加强与规范。以上五大成就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的人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市场经济形态,人才招聘洽谈会、人才信息发布与供给等主要中介业务本质上是会展业和传媒业的运营形式,并不具备人才市场的特征。人才市场明显带有模仿其他要素市场的痕迹,而不是与其他要素市场融会贯通,距离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人才市场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一、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的激烈人才竞争将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展开,人才市场也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国外人才中介机构和猎头公司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国外媒体把中国的人才市场比喻为“尚未开采的金矿”,随着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机构的规定出台与实施,还会有大量洋中介抢滩。我们现有的人才中介机构数量不少,目前已近3400家,但大都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客观地分析我国人才市场现状,笔者认为有五大问题制约着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供需主体没有真正到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的流动与配置还受身份、户籍、部门与区域的限制,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市场价值规律在人才配置中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人才价格偏离价值过远,低能高薪和高能低薪的怪影还笼罩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