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家的人才意识;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氛围,如开展以“关爱人才、服务企业”为主题的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季活动、实施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工程、组织开展非公企业“聚才兴企”活动等,助推非公企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必须坚持以完善服务为重点,打造环境,激发非公企业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一是培育人才创新载体。近年来,我区建立了我国模具行业首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创建了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塑料模具产业基地、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塑料模具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中心等在我区落户,为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舞台。二是改善人才服务环境。定期发布人才需求和人才政策信息,开展人事代理,积极为非公企业提供人才工作服务。对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专门组织职称评审,在评审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优惠政策,三年来评审通过1700多人具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中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因受学历、资历、专业等影响,而不能评职称的问题。三是营造重才爱才环境。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和健康工程,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约谈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制度,定期开展座谈、恳谈和走访慰问活动,畅通党政领导与非公企业人才的联系沟通渠道,倾听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区人才经费中拨出专款每两年一次为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体现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关心、关爱之情。
总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区的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新领域,我们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有的乡镇街道和领导干部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未能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认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被动地为非公企业和人才提供传统的人才人事服务,缺乏对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氛围的有力营造和对非公企业微观人才工作的积极引导。二是有些企业家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去思考、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匹配,不愿在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采取“不用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造成人才队伍不稳定。三是非公企业人才创业环境还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还不到位,示范点层次还不够高,人才政策的配套、落实、透明度等还存在不足。四是由于区位条件、“低小散”的创业平台、以及相对重视物力资本投入等因素,造成企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专业的人才比较紧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些问题和不正确的思想存在,如果不高度重视,不认真去解决,将会严重制约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具体举措,是提升我区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实现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新的突破
加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关键是培养一批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此为龙头和重点,带动整个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