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
突如其来的天灾,一度打乱了我们有序的工作、健康发展的势头和人们宁静的生活。随着灾后物质家园、精神家园重建的渐次展开,我们必须冷静从容地分析形势,采取得体对策。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这一块来说,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全面推进灾后农民永久性住房建设,要实现既定目标,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面临着建材供应紧张、资金筹措难度大、技术人员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震损房屋维修加固和群众后续生活补助政策如何把握对象、档次如何界定等,是摆在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震后方方面面忙于抗震救灾,影响了短时期粮食的购销、农产品销售和蔬菜的供应,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一些渠、堰、塘、库、蓄水池、提灌站、农田、机耕道及沼气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受损,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震后畜禽存栏下滑,生猪生产受到抑制,发展速度减缓,生产发展缺乏种源保证,商品畜禽生产数量与产业发展需求矛盾较大,养殖饲料需求难以保障,填槽补栏较为困难,年度目标任务完成难度较大;农村劳动力紧缺,成本上升,增大了农业的投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给我们完成当年的目标任务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压力。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从整个农业来讲,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灾后中央、省市和社会各界对地震灾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恢复发展、农村民居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各种项目将在常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增加,产业保护、扶持力度加大,这对受灾地区来说,将迎来后地震战略机遇期,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农业基础将会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质量将有质的提高。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机遇抓好了,我们将迎来*农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机遇抓不住,或者比其它县区“慢半拍”,那么我们整个“三农”工作又会掉队。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足马力抓好生产自救,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尽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搞好政策的研究,形势的研判,做好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申报和争取工作,及时加强与中央、省市对口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争取更多的、长期的支持。要搞好统筹协调,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8个月,“5.12”汶川特大地震距今也已110天。
现在回过头来冷静看待今年的农村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认为总体上是健康趋快向好的。有三个重要的宏观参数:一是1—8月份据测算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9.6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4.9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和4.5%。二是夏粮、秋粮可望连年实现增产,小春粮油已喜获丰收,小春粮食总产量5.91万吨,增长2.8%,油菜籽0.85万吨,增长3.9%,这已是我县小春粮油连续6年增产。大春作物满栽满插,播种面积达到30.56万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秋粮可达到11.65万吨,同比增长5.82%,油料产量0.35万吨,同比增长6.9%。全县晚秋粮菜可达到11万亩,较上年增加2万亩。预计全县全年粮食产量可达17.56万吨,油料1.2万吨,分别增长4.4%和3.9%。大灾之年,能够有这样的收成,就给全县农民吃了一颗最大的定心丸,是灾年稳定人心、支撑重建最扎实、最可靠的基础。三是1—8月份据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