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人才向经济领域集中,促进人才合理布局,解决经济类人才缺乏问题;要树立因时而变的观念,对人才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让技术人员在一个岗位上“老死”,让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觉得没前途,要建立“流动”的人才档案库,根据人才自身的成长情况,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人才岗位,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让人才有一个与他能力相匹配的舞台,使他能永远散发青春活力;要破除唯“出身”论的观念,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打破唯“亲”、唯“资”、唯“顺”、唯“全”的传统用人观念,树立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年龄看贡献,不唯资历看能力的新观念,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惟才是用,对待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要一视同仁。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服务观。我们要树立服务经济工作的观念,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人才结构,围绕产业开发,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要树立服务人才的观念,在选拔人才时,要为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其脱颖而出。在培养人才时,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充电提高的机会,不断提升人才整体素质,预防人才“缩水”。在使用人才时,要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
(三)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发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源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为此,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过程中应围绕地方发展这一主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因地制宜开发使用好各类人才。
一是实现人才本土化。*受自然条件限制,各方面的条件不能和大城市、发达地区相比,因此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就处于劣势,因此尽快实现人才本土化是实现秭归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才本土化即不论人才身在何处,均愿为“我”所用,它既包括出生或长期居住于本地的人才,也包括一切一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引进人才。人才本土化的内容包括,盘活*本土人才资源,激励他们为故乡发展而施展才华,留住外来引进人才,将其本土化;关键在于既重视“两眼向外”,更应重视本地人才的发掘、培养和使用,防止“打死儿子招女婿”,挫伤本土人才的积极性;核心在于对各类人才一视同仁,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只有真正让各类人才爱上了这片土地,才能让他们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奉献自己的智慧。
二是开发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从我县走出去的高层次人才又为数不少。如何吸引高层次的人才来我县创业,应该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除了要加快发展,为人才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外,我们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将人才培养从小做起,为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建立政府助学基金,帮助他们深造,培养他们成才,让他们用所学知识,为家乡效力。我们还要组织“招才团”,根据各企业的要求,同各大专院校主动联系,寻找愿意到*来工作的大学生。对现有的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我们要通过组织委派、委托培养、挂职锻炼等多种渠道,给他们深造的机会,不要因为怕他们一去不返而阻挠他们继续深造。只有通过这样长、中、短期相结合的立体开发模式,我县的高层次人才库才能得到有效补充,实现人才工作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开发经济人才。经济人才既包括深谙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更包括善于开发经济项目和经济技术的人才。对*而言,经济人才是目前最需要、最紧缺的人才。只有经济人才济济一堂,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速,赶超发达地区才有可能。开发经济人才我们要以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