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奇缺。教育、文化、卫生三大行业占了专业技术人才中的80%以上,而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外经贸、法律、金融保险、城市规划、建筑、房地产、计算机应用等,甚至出现了局部人才真空现象。无论从人才分布还是专业构成看,我县的人才结构都是典型的经济消耗型结构,而不是经济创造型结构。这样一种结构,必然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优化人才结构的问题,大力改变现有结构失衡问题,加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要引导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五类人才自由流动,加大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投向经济一线施展才干,从而使目前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现状逐步改善。要摸清各类专业人才需求底数,按照省、市要求,做好人才统计、分析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谏言献策。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要按照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也还要有针对性地向外招揽一批急需人才。要创新用人思路,想方设法做好现有富余专业人才向邻界专业的转行培训,化弊为利,反拙为奇,促进人才向“复合型”转化,逐步实现专业与需求的合理对接。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一是要以业绩为重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准确、客观的评价,是选好人用好人的前提条件。对人才评价要注重能力、业绩,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测评技术评价的人才评价系统,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要注重改革,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要建立以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加大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力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工作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事业单位广泛推行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名医”、“名师”评选、激励、考核机制,注重阶段考核,确保“名医”、“名师”能“上”也能“下”。三是要注重奖励和惩戒,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把人才价值与激励机制联系起来,真正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建立人才创业扶持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注重表彰奖励在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对为推动我县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构筑我县人才新高地
要实现人才强县,构建人才新高地的总体目标,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关键是要找准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在重点问题上下功夫。有重点才会有政策,有重点才会有突破,有重点才会有成效。根据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实现“三化联动”发展思路对人才的要求,我县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这五支队伍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突出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开拓创新等能力。要适应政府转型和执政方式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