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保障代表充分行使各项权利,充分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三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逐步规范选举程序和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方法,把候选人置于选举人的监督之下,完善党内选举投票方式,使选举人能更好地表达意愿。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继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校、机关、国企等领域开展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四是探索建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关机制和制度。包括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积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研究明确票决的主体、事项、程序和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学习借鉴和推广河南省“四议两公开”的经验,探索建立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
第四,以强化牵头抓总职能为关键,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人才工作上牵头抓总,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四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对各级组织部门抓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组部提出,组织部门抓人才,主要是抓战略思想、抓总体规划、抓重要政策、抓创新工程、抓重点人才、抓典型案例。把这“六抓”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操作层面来讲,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全面掌握我市人才队伍的现实状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据我所知,目前我们除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政人才数据库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的底数,尽管也开展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些工作,但具体情况掌握得还不是很清楚,这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楚我市到底需要哪些人才,需要多少人才,现有人才与需求的差距有多大,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二是着力抓好“两高”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解决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问题,一靠“引”,二靠“育”。高层次人才重点靠引进。要畅通引才渠道,灵活采取项目吸引、技术合作、岗位聘任、以才引才等办法,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带成果、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市创业。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人才,只要愿意在通辽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我们就叫响一个口号“通辽欢迎你”。高技能人才重点靠培养。要围绕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岗位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快培养企业紧缺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重视留住人才,不仅要留住高技术人才、研发人才,而且要留住技能人才、熟练工人,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的政策。在认真抓好现有政策规划落实的同时,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借鉴先进地区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时制定出台有关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发挥人才的作用。另外,各级组织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每年组织开展一些对人才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会议或活动,办一、两件有影响的大事,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的社会影响。
第五,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为主线,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个重点、两个扩面、三个机制。一个重点,就是建设高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两个“扩面”,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二是扩大党员参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