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核心理念:一个是“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的理念,努力做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另一个是“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理念,努力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符合干部履职和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只有这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第二,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是组织工作的着力点,也是难点。在这方面,四中全会要求高、举措多。按照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现有法规制度的同时,围绕重点和难点问题抓出一批制度成果。一是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制度。针对不同提名对象,分类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主体、程序以及责任等。二是完善民主、择优选拔干部制度。研究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制定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操作性办法。三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把空缺领导职位和任职资格条件等信息及时公布,把干部任用的提名推荐情况、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基本情况、干部任用结果等情况,在适当范围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四是探索旗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制度。对拟提拔任用和平级交流的旗县市区委书记,对其任期内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五是试行市委组织部派员参加旗县市区委、市直单位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旗县市区、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在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前,市委组织部派员参加会议,对是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进行监督和把关。六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界定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明确追究方式,防止和克服用人上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现象。七是建立后备干部基层培养锻炼机制。坚持继续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的同时,积极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工作,研究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具体办法,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八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重点是建立经常性考察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解决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九是积极探索考察“德”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从理想信念、政治品德、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研究具体的办法。十是研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动议前报告制度。前移监督关口,探索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超职数配备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等问题的有效办法。
第三,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等一系列新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逐项进行积极探索,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完善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措施。要不断探索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研究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途径,制定有效制度措施。要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对党务公开原则、对象、内容、时限、形式和程序等进行探索。要健全党员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制度,探索党员议事会、政策讨论会等多种有效办法。二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要逐步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我市从2008年开始在4个旗县市开展了这项试点,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今后,要继续选择一些旗县进行试点,着重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比如,如何处理党代会与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如何理顺党代会与人代会、政协会的关系,如何有效整合会议资源、降低成本的问题,等等。要落实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