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着力打造求真务实、精简高效的良好环境。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争取省创业创新人才计划16名,引进首批领军人才23名。积极推进柔性引才,与7所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工作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实行“特聘专家”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特殊使用与激励制度,健全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与政策支持引才相结合的机制。
加快建设生态*。坚定不移地贯彻环保优先方针,狠抓节能减排,cod和so2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河湖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力推进秸秆禁烧,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全面禁烧的省辖市。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杨树产业年”活动,全市新栽植树木1100万株,森林覆盖率和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4.3%和41.2%。
七、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致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我们始终恪守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广大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始终把创业就业作为致富之源、民生之本。成功举办第四届“创业文化节”,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更加优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模式,全市新增“三来一加”项目3522个,新增从业人员27.5万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6万户、私营企业6709家,总量分别比去年净增1.45万户和1542家。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市新转移培训劳动力12万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万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净增城镇就业人数3.2万人,1.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所有返乡农民工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工程,全市“五险”扩面新增17.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农保参保3.8万人。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10元和130元。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1%,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700元和2100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2.6万平方米,筹集廉租住房874套,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精明增长”。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92%,连续五年保持苏北第一,高考本科达线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职业教育发展迅猛,5所职教中心被评为四星级职教中心,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4.1万人,普职比调整到4.3:5.7。民办教育新增民资29.8亿元,建成三星级民办学校10所,位居全省第一。建立健全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同抓共促,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八、积极构建“和谐*”,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