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以当好全省“率先改革探索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全面放开搞活,努力打造“三最四低”、无阻力无障碍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产权置换、股权流转。苏玻、洋河、双沟顺利改制,中国玻璃在香港成功上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三年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年人均负担由税费改革前的152元减少为20元。医疗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医卫资源迅速扩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公共医疗卫生“521”工程全部建成,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年参保率达到95.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按照“一保三放开”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年的54.1%提高到20*年的94.7%,年均增长率全省第一。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近两年累计免收学杂费2.8亿元,免费发放教科书51.4万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82万元。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院从无到有,在校生达1.6万人。进一步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全民创业热潮蓬勃兴起,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年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25万户、个体工商户6.96万户,总数分别达到1.59万户、8.77万户。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自营进出口额由0.62亿美元增加到3.15亿美元,年均递增38.6%,五年翻了两番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由1297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年均递增50.47%。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协调。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4%、8.6%。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满足公共需求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共发放低保资金2.8亿元,去年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4万人,城市低保对象4.2万人。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5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66.8%提高到99.6%;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11件,减免法律服务费用783万元,困难群体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五年减少低收入农村人口8.05万人。连续五年改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平均每人提高退休金326元。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三就三百”、“两后双百”和“四全”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超过60万人。城市、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20*年的29.7平方米、22.4平方米增加到20*年的35.1平方米、27.1平方米。居民人均储蓄达4083元,比20*年增加2384元。全市新增手机用户108.7万户,总数达125.2万户;新增私家车2.97万辆,其中轿车1.3万辆。刑事案件连续四年下降,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近三年连续获全省一等奖。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预计gdp增长15.5%,创*年以来最高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亿元,增长17.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