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委将进一步统一标准,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程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中群众评价高、业绩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打破身份界限,破格提拔到街道副职岗位。五是逐步解决社区经济薄弱问题。街道(社区)积极通过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帮扶单位支持、街居自筹、资产置换等途径,创办便民超市、便民市场、话吧、图书室、社区干洗店、社区服务医疗等实体,既方便居民群众,又弥补社区活动经费不足。
三、按照“1带5”文件要求,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县委将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委员会,统筹负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副主任由主管党建工作的副部长兼任,吸收纪委、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商务、中小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党建工作委员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两新”组织制度,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县委统一领导,各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密切配合,认真组织,采取组建、联建、下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等方式,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特别是在员工30人以上且有正式党员3人的“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并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在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各群团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先组建工会、共青团,同时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填补党建工作空白,实现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全覆盖。三是要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各相关党(工)委要各尽其责落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四是要建设“两新”组织示范基地和党群活动室。重点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示范点,每年建立党建工作示范基地2个,积极在生产经营稳定、效益较好、党组织健全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群活动室,完善相关设施,为“两新”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娱乐提供良好环境。加强“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每年完成5个“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建设,使“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真正成为党员开展活动、职工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的多功能场所。五是要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落实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两新”组织党务干部激励办法,建立党组织书记固定补贴制度,多方筹措资金,分期分批落实党组织书记固定补贴,实现党员人数低于30人、30—50人、超过50人,每月每人补贴50元、100元、150元。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设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一定数额的党费,用于“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把每年7月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采取党组织包保、党员结对、落实下派干部责任等措施,抓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切实把“两新”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发展到党内来。通过与工商部门、民政部门协商,联合实行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建立“两新”组织动态信息库。建立同工商、国税、地税、民政、社保等部门定期联席会制度,积极开展“亮身份,转关系”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