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形式对外公开政务信息,有条件的可以设立电子触摸查询系统、电子显示滚动屏幕等。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本系统、本单位的重要
工作、重大活动和重要政策规定,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予以公开;对短期和临时公开的内容,可以通过在醒目位置建栏建牌张贴进行公开。二要通过会议、0a系统、公示栏、通报、文件、民主理财等形式公开与干部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治理、财务治理、资产治理等敏感局务以及与中心任务完成密切相关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工作、考核评选等重点局务。要避免流于形式和“一刀切”的现象,增强局务公开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要切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政务局务公开。各单位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各县、市(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开辟政务公开专门栏目,及时公布、更新政务信息。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部门网站,及时公开**部门有关政策、决策和重大事项,设立在线问答、局长信箱、举报或投诉信箱等互动式政务公开平台,逐步扩大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四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政风热线、公开评审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开拓创新,使政务局务公开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当然,政务局务公开的形式不同,成本也不同,考虑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公开的形式市局不要求面上的整洁划一,但必须把注重简便实效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地确定公开方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不顾自身财力状况和地方群众知识水平,盲目追求公开形式的现代化。但是过分考虑投入,将政务局务公开形式简单化、单一化,也不利于群众查询、办事,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投入还是必须的。
(三)要注重对政务局务公开制度建设的研究,建立完善政务局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变制度保障不到位状况。全面推行政务局务公开工作的要害在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要以制度来克服公开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实现公开的常态化。各单位要围绕政务局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工作标准、时限要求、职责权限等,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努力构建政务局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务局务公开工作制度。要具体规定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合理界定主动公开事项的范围和依申请公开事项的范围,并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公开的原则。二是建立政务局务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将政务局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局性目标治理和工作考核范围,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年度考核一项重要内容。要主动把政务局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机关的范围,邀请社会、群众对**部门各级各单位政务局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准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评议。要把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政务局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通报、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处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对构建政务局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完善。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务局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政务局务公开工作涉及各单位、各处室,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并为党委政府、人民群众所高度关注。我们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务局务公开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一)强化领导,提高推进政务局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政务局务公开,不是一、两个条线,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系统各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