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走为主动超前地驾驭工作。要着眼于治理体制改革新的实践,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安全生产、运输经营、辅业重组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动脑筋、想办法、定措施,力争在一些重点工作上有特色,在一些难点问题上有突破。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针对新体制的要求和点多面广的特点,要积极运用现代治理理论和科技手段,善于把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结合起来,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技术,既保证局和站段之间的纵向畅通,又实现机关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横向共享,构筑网络绿色通道,不断提高工作方法的技术含量。
3、转变考核方式。一是完善考核制度。要对既有考核治理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围绕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分类制定加强学习、强化治理、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措施,要以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把整改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纳入到部门自身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之中,形成长效机制。二是量化考核标准。坚持实践检验、客观评价的原则,把全局改革发展稳定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事关全局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推进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本处室部门任务目标完成完不成、上级部门认可不认可、基层单位满足不满足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尺。要量化
工作标准,使机关干部明确自己承担着哪些责任,工作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工作要求。广大机关干部要明确职责是神圣的、严厉的,尽职尽责作为工作底线,体现在每项工作中,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不答应有丝毫的疏忽、懈怠,不答应掉以轻心、随意为之。三是加大考核力度。要形成"不能发现问题的干部是失责的干部,不能解决问题的干部是失格的干部"的考核导向,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要加大考核力度,对撞"红线"的,实行刚性兑现,直至末位淘汰。考核结果要与本处室、部门经营责任目标和评选荣誉称号挂钩、与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与年度考核周期聘任挂钩、与个人的收入挂钩。要继续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的考核,既注重对行政干部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的考核,又突出对政工干部履行安全生产、经营治理责任的考核。要树立新的选人用人理念,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营造"想事的给机会,干事的给舞台,成事的给位置"的浓厚氛围。
4、提高素质能力。机关干部身处中枢机构、参谋本部,自身素质能力高低关系全局工作的推进落实。应当熟悉到,机关干部的素质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可能影响一线、牵动一片的全局问题。一是提高政治素质。讲政治是机关干部的第一要求。当前,全局的改革发展正在深化,新体制、新布局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治理关系的变动、治理职能的变化以及机构岗位人员的整合等,正在越来越多地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干部必须态度端正、旗帜鲜明、行动自觉,正确对待改革,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要制止各种不负责任的议论,克服满腹牢骚、传播小道消息、散布消极情绪,甚至混淆是非的不良倾向,顾大局、明是非、去杂音、鼓干劲,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部党组和局党委、局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提高业务能力。机关的职责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底蕴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把提高业务能力作为立身之本,无论是综合部门、业务部门,还是党群部门都要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熟悉生产经营,绝不能满足于工作在低水平、低层次循环。三是保持廉洁本色。局机关的许多部门管人、管钱、管物、管车、管票、管工程,权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