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社会利益诉求出现多元化趋势,如何适应新形势,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机关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首要任务。评议活动开展五年来,共计发出评议表57206份,回收评
议表53932份,并有3000多人次的群众通过网络、电话和来信表达了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很多群众通过这种渠道,提出了事关自身利益、急需解决和帮助的具体事项和要求。如此大范围、多层面意见征集工作,其本身就是对社会各层面利益诉求征询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种尊重民意、倾听民声、汲取民智的导向引领下,也带动了机关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责任感的增强和能力的提升。几年来,围绕解决群众“就医难”、“就业难”、“子女上学难”、“出行难”等突出问题,市级机关各部门主动想办法、谋对策,在加强监管、抓好调控的同时,广泛开展办实事活动。五年来仅市级机关各部门集中在年初公布、年中落实、年底考核的办实事项目就达3307件。机关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投诉答复以及投诉查实处理等各项制度得到广泛施行。群众碰到问题诉求有门、诉求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增强了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满足率也从2001年的28%,以平均每年5%以上的增幅,上升到去年的51%。
4、五年来的“请人民评判”,已成为我市机关作风建设的特色品牌,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连续五年开展的“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在全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形成了我市抓机关作风建设的特色品牌。五年来,相继有300多个批次的城市和单位来我市专题或重点学习考察群众评议机关情况,有的城市和单位每年都来一次,许多城市以此项工作为契机,与我市保持了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来调研和考察的中心和省有关部门以及各兄弟城市都对我市的“群众评议机关”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很多城市和地区都采用或参照了我市的“群众评议机关”的做法。“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足”已经成为我市机关作风建设的响亮口号和鲜明旗帜,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影响力,直接促进了南京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去年,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请人民评判——南京市“万人评议机关”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党员干部系列读本,标志着我市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已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请人民评判”品牌的形成,是全市上下五年多来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市机关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品牌,使其在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进一步认清今年的年度特点,以优异的业绩和积极的姿态迎接人民群众的评议
今年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是在总结过去五年评议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同时今年开展的“处室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及省、市、区(县)三级同期开展评议活动,也给今年的评议活动增加了新的年度特点。这既给我们搞好今年的评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加严谨扎实地组织好今年的评议活动,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和积极的姿态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对“请人民评判”提出了新的的更高要求。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