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同时,一次性筷子的质量和卫生问题也备受关注。
记者从市质量监督局了解到,由国家林业局和商务部提出、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一次性筷子系列国家标准《一次性筷子第1部分:木筷》和《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于2005年10月10日正式出台。两项标准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品类型、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是,质量监督部门近年来对桂林一次性筷子市场的检查显示,一次性筷子的平均合格率不足50%,绝大多数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筷子达不到标准,检查中,一些“发霉筷”“卫生筷不卫生”等现象多有发生。
质监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桂林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木筷多由东北、江西等地生产,竹筷的主要产地是广西本地。不少厂家生产的筷子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桂林周边不少手工作坊在生产、包装、运输各方面都达不到标准要求,但是其产品价格低廉,在一次性筷子市场上拥有相当的占有率。
同时,这位负责人还介绍,现在市场上也存在一些用胶合板、复合板加工的一次性筷子,这类产品含有苯甲醛,是具有毒性的胶粘物材,若非法厂家用此生产,势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危害,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
卫生部门:“卫生筷”难言卫生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我市,一次性筷子已经基本淡出了机关食堂、中大型餐馆、大中专院校等有良好消毒条件的饮食场所,这也是节约资源的一大趋势。市卫生监督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一次性筷子本身的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这位负责人指出,我市周边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厂家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库房简陋,消毒条件差,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出厂的这些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但大多是经硫磺熏过和用双氧水、硫酸钠浸泡、漂白出来的,这些工业化学品在餐饮业是禁用的,却在一次性筷子的加工生产中被普遍使用。
卫生专家介绍,经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刺激性气体,侵蚀呼吸道黏膜;用双氧水等漂白的一次性筷子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口腔、食道甚至胃肠;而滑石粉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另外,即使经过严格消毒的筷子,在密封的情况下保质期最长仅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毒等。
不仅如此,在一次性筷子在进入市场后,卫生问题也很突出。卫监所负责人说,不少商家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批发市场大量购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一次性筷子。同时,这些商家在使用一次性筷子过程中,自身消毒器具的良莠不齐也导致筷子的使用存在卫生问题。另外,由于目前对一次性卫生筷的管理滞后,在运输、仓储及流通环节中,还会给一次性筷子造成多次污染。
环保协会:一次性筷子是白白丢掉的资源
“看看我们现在使用的一次性筷子,生产上浪费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使用上不能保证一次性筷子的卫生,用完了就丢到垃圾堆里和泔水桶里,没有回收和再利用。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是把森林资源白白丢掉。”市环保协会负责人说,“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东西加速着对森林的毁坏。”
这位负责人说,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倾,居世界第5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树比重大,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