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开展有效的民主监督。
(三)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要坚持和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巩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体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要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壮大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切实做好团结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工作,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三是要积极化解社会各种矛盾,扩大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发挥政协作为各界人士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平台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沟通思想、理顺情绪、解难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四是要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遵守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关注弱势群体,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人民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政协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大力支持人民政协按照宪法和政协章程履行好职能,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开展各项参政议政活动。要从政协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帮助政协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政协委员所在单位的党政领导,要大力支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要大力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把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市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要求和政协章程、《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要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要重视加强政协的班子建设,不断优化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界别结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政协委员的产生程序和办法,真正把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有参政能力、热心政协事业的各界人士吸纳到政协委员队伍中来。要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特别要注意做好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不断增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广大政协委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