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江市各界人士纪念人民政协
成立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4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阳江市委,对走过55周年光辉历程的人民政协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共同致力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届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55年前的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等四个重要决议,选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那时候起,人民政协就和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壮大。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进程中,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和蓬勃活力,取得了显著成绩。1982年,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被庄严地载入国家宪法,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1989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是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主要制度一起,完整地构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宪法。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建设,人民政协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十五年前,随着阳江建市,我们阳江市政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了。在十五年的成长历程中,市政协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和“三大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尤其是近年来,市政协始终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好“六个做”、打好“三张牌”、增创“五个新优势”等工作的部署,认真抓好专题调研、专题议政工作,为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加强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的沟通与协作,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