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和谐稳定上有着先天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够大展拳脚。
从任务规定上看,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创造和巩固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人民政协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因此,我们要切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工作作为人民政协下一阶段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二、突出特点、弘扬优势,充分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人民政协地位超脱,旁观者清,利于客观反映问题,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政机关自身所不易发现的错误和问题,易于切中时弊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提供单靠党政机关自身所不易提供的监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有着党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不可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政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还具有以下四大突出优势:
第一,政协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基本职能。“民心最可畏”,“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从来都是决定一个执政党执政地位牢固与否的关键所在,更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 人们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劳动、智慧和资本的活力才会竞相迸发,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才能充分涌流。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作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最大程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范围内取得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统一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政协有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也日趋多样,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和谐相处,各尽所能而又各得其所,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的,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通过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团结各方力量,实现良性互动,最终达成共识,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第三,政协有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突出优势。人民政协“揽八方之俊杰,集各界之精英”,素有“人才库”和“智囊团”之称。政协委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各个界别的代表人物,很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如果把他们都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就易于形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他们又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针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视点,提出有见地、有分量、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和政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四,政协具有协调关系、化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