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牧区移民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多到移民点看一看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在5天的行程安排中,调研组整整跑了7个移民点,从海南州兴海县唐乃亥移民社区建设到玉树州囊谦县家吉娘社区,从玛多县三叉口移民社区到称多县清水河镇扎玛村牧民聚居点,都留下了调研组的身影。青海地广人稀,移民点散落分布,调研组坚持跑完每一个移民社区,每到一个点都深入牧民家中,与牧民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8月9日,调研组来到清水河镇扎麻二社以草定畜牧户白然家。
“您老多大年纪?”李蒙亲切地问。
“70岁。”白然老人回答。
“移下来后生活怎么样?习惯吗?”
“习惯了,再去放牧倒不习惯了。那里太苦,感谢党的好政策。”
“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没有手艺。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呢?”
看来发展牧民后续产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李蒙临时决定走进了附近牧民拉加家和卓玛才措家,了解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放牧,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谋生的能力。“必须大力解决牧民的后续产业问题,我们也会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李蒙对陪同视察的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说。
“首先要解决牧民的职业教育问题,让他们放下羊鞭才不是一句空话。”马培华委员补充说。
这次调研比预计行程晚了1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调研组才到达驻地。“晚些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对记者说。
共谋三江源的将来
日程满满,收获满满。
内部讨论会上,调研组成员围绕着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是正确而富有成效的,三江源生态治理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杨崇汇欣慰地说。
“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曾在担任青海省副省长期间抓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实施的马培华建议。
“应当加强科学技术在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地位,如通过草畜种改良、有机食品加工等现代农业理念,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原青海省省长、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说。
“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对三江源地区实行特殊的教育政策,提高这一地区的农牧民素质,使其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10年间为生态保护建设问题跑遍大江南北,对我国生态建设情况了然于胸的温克刚主张。
“国家也应加大对三江源地区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三江源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建议。
在调研组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意见交换会上,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由衷地说:“全国政协委员们不辞辛苦、风尘仆仆、长途奔波,深入基层了解农牧民的真实状况,这样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备感敬佩。我代表青海人民感谢你们的关心。这些建议我们将进行认真研究,并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实际工作,予以吸收、采纳。”
《情系三江源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纪实》公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