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现在的企业界、行政界都流行一种“决策力”的提法,也都迫切需要有独创性、有思想性的决策者。可见一个好的思路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思路正确,我们辛苦才有回报;如果思路不对,我们的辛苦就在制造落后。因此作为一把手,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思路贵在实事求是。xx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辖1个街道办事处,46个乡镇,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2002年底我到xx时,当时xx地方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9.9:26.7:33.4。当时xx社会上有句民谣,大概是这样说的:“四川在中国最穷,南充在四川最穷,xx在南充最穷”。虽然有不确切的地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很能说明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穷县。 面对这样一个山区丘陵穷县,如何制定一个好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恰当的鼓舞人心的目标? 当时我县的农业有六大产业,除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初具规模外,其它五大产业基本上是无基地、无品牌、无龙头企业。我根据这样一个特点,在常委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既然是支柱,就要少而精,不能大而全,集中精力做出品牌,真正形成支柱”。在这个观念引导下,县委削减了两个毫无特色、只能凑数的两大产业,缩减为发展水果、蚕桑、生猪、葛业四大产业的思路。
至于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的确立也很伤脑筋。xx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有发展工业的辉煌历史,当时有烟厂、丝绸厂、棉纺厂等一批在全市都有影响的工业企业,但是到2002年底时基本上已经全线瘫痪,大量闲置资产搁荒,失业工人集访不断。我记得2002年底时我们的丝绸厂没有破产,1800多名工人长期休假,长达9个月未发生活费,当时他们接二连三、分批次到县委大院来找我反映问题。面对这种情形,当时普遍感到发展工业的压力很大,信心不足。但是,不做强工业,不以工业带农业,县域经济就会缺乏支撑,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无论困难有多大,压力有多大,都必须发展工业。有条件要发展,没有条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也要发展工业。对此,我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把2003年确定为企业改制攻坚年,破除企业发展障碍,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的工业发展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2003年,我们一举完成了16户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妥善安置8000多名工人,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5.8亿元,新建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县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工业三大支柱”即“水电、农产品加工、机械冶金”的工业格局。
思路贵在集思广益。作为一个地方的最高领导,在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上,光凭个人的智慧和经验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各个层面包括普通群众代表的意见。为了集思广益,我每年初都要组织四套班子开展“xx新跨越,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我都仔细听、认真分析判决他们讨论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3年底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搞的一次“发展问计”活动。发放《xx“发展问计”调查表》8万多份,同时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门问计。活动结束后,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8个方面136条,其中我县一名政协委员给我写了一份长达一万字的建议书,说我县是司马相如的故里,建议成立司马相如研究会,挖掘相如文化、打造相如品牌、发展旅游,一万多字的建议,我是一口气读完,写得很有见地、给我启发很大。使我逐步有了发展相如文化旅游的思路。2003年底,我们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