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省政协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有幸在这里给大家汇报我在基层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贯彻落实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点滴感受,感到无比荣幸,同时又担心在各位领导面前把一些理论阐述不清晰,把一些认识讲不到位,耽搁大家的宝贵时间,辜负省政协领导对我的期望。因此,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不正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我在基层贯彻落实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谈五点体会。
体会之一:要始终坚持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说简单一点就是让谁满意的问题。不管我们意识没意识到他的存在,他都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离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劳动,我们的事情将一事无成。因此作为人民群众推选出来又经过组织任命的一把手,就必然应该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很容易注意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时时处处为老百姓谋求利益;但在和平年代、改革时期,我们却往往容易忽视群众的利益,偏离群众满意这个价值取向。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比如我县长梁乡中坝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村支部在工作中不坚持群众满意为标准,而是以权谋私。当时支部书记一班人天天打麻将,不给群众办事,忽视群众利益,对群众提出的生产生活用水、照明、子女入学、农产品运输、居住环境等合理诉求麻木不仁,甚至变本加利,趁乡上收取合理各费之机,擅自加码增加农民负担,村“两委”利用村上集体资金大吃大喝,不但自己吃,还带着老婆娃儿一起刹馆子。这样一个以私利为价值取向的班子、队伍,最终失去了民心,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1997年,中坝村1000多村民以核查村级帐务为由,围攻乡政府,打伤乡干部,冲突逐步升级,最终导致中坝村最终出现党群干群水火不融。乡干部不敢进村,社干部不愿入户,农户不上缴提留,党的声音传不到基层,俨然成为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
相反,当我们以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的时候,我们想问题,出思路,定举措,就会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就会使工作出现意想不到的可喜局面。2002年底,县委下派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到中坝村任支部书记,新班子按照县委的要求确定了并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了以群众满意为一切工作价值取向的观念,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很快又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中坝村村风民俗开始变好,生产发展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中坝村的巨变,去年11月19日,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xx现场会上魏宏部长给予科学的总结,他说这给他最大启示就是“群众满意就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民心就是党在农村执政最牢靠的基础。”我们在基层干的工作很具体,很多东西上升不到理论的层面。我认为魏部长这个总结画龙点蜻很到位、很精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价值取向也是一个从政理念问题。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用什么样的理念去行使权力、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是影响全局的一件大事。中央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质上就是群众满意;中央强调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归纳起来说的是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让群众满意,核心仍然是群众满意。有了这样一个从政理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