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掀起“三查三治”治庸问责活动高潮
全局“三查三治”治庸问责活动,自 月 日启动以来,各单位按照县委和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学习讨论,措施有力,推进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有力,安排部署快。各单位把“三查三治”治庸问责整顿活动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大员上阵。各单位层层召开会议,原原本本传达精神,认认真真领会县委决定,使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同时,各单位还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强有力的工作专班,保证了“三查三治”活动高质高效,有序运转。二是精心组织,工作措施硬。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三查三治”活动开展情况,起到了示范引路、强势宣传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向社会公开了举报电话,并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组织监督员明察暗访、召开情况通报会督办等形式,督促有关单位抓好重点问题的整改,推进了“三查三治”工作的平衡发展。三是创新载体,活动特色明。各单位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坚持做到纪律不松、内容不偏、形式不僵、目标不空。局机关、农村公路管理局、运管所等单位结合工作实际,以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机关管理、树立机关形象为重点,带头开展“三查三治”活动。四是整改结合,工作效果实。各单位坚持把整改贯穿于“三查三治”活动始终,切切实实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机关办事效率逐步提高,执法行为逐步规范,“三乱”现象得到了治理,机关管理得到加强。
总的来看,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活动本身来看,少数单位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效果不佳,特别是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敢查、不愿查、不会查、工作走程序、流于形式,做文字游戏;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厌倦情绪,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整体工作进展不平衡。通过“三查三治”活动。全局干部队伍纪律作风有了一定好转,但在作风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庸”:一是精神之庸。主要表现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不在状态。8点到办公室,想的是中午去哪里吃饭。星期一进机关,想的是周末去哪里游玩钓鱼。不想干工作,想个人的事多,想工作的事少。总觉得自己能力强、贡献大,组织上亏欠了。二是能力之庸。主要表现是工作墨守陈规,按部就班,没思想、没思路、没创新;遇到问题“怕”字当头,不调查、不研究、不解决、听之任之、不了了之;面对同一政策、同一种形势,别人解读的是机遇和出路,而他看到的是困难和问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三是责任之庸。主要表现是不负责、不尽责、不担责;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不愿得罪人,见到困难就躲,遇到难题就让,习惯于当“好好先生”,习惯于“和稀泥”。“三庸”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身上,但是影响面广,危害性大,既贻误跨越式发展机遇,而且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彻底根治。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交通先行跨越之年。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推动黄梅交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作风是重要保障。
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慵懒散软”问题,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