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现象,更重要的是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况,积极探索和发展社会化养老,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和老年人口群体利益的统一,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根据老年人口基数庞大、“未富先老”这一老龄化社会的基本特征,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制,抓紧制定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多元筹资、城乡联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一)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社会化养老是养老事业的发展趋势,养老机构的规模是必要的工作基础。我市养老的家底很薄,养老服务机构仅有285所,拥有床位1.73万张,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2%,而目前国际平均水平已达到5-7%。按全市3%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愿望的比例侧算,到年全市养老床位应达到3万张,目前还有1.27万张的缺口。从2006年起,五年内全市每年需要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这是按最低限度测算的。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开发建设费用逐年增加的条件下,要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最近,市老龄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初步达成了加快养老设施建设的共识。“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国办养老机构建设,除再建一所市级综合性养老院以外,通过新建、扩建等方式,使每个区县都拥有一所床位在200张以上的示范性、综合性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努力实现新增3000张床位的目标。要着重抓好农村敬老院的改扩建,采取市、区县、乡镇财政投入,吸收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纳入农村中心城镇建设规划,新增床位4000张。各区县要坚持合理布局、适当超前、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的原则,紧紧抓住加快发展中心镇建设的有力时机,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下力量搞好规划建设,避免低水平发展。
(二)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社区,社区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努力改善这一状况。要整合社区现有资源,更多的为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提供支撑。要加快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到年,由目前的79个增加到241个,做到每个街道和乡镇都拥有一所,能够有效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要加快城乡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以区县财政投入和乡镇筹资为主,坚持标准,分类推进,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及时完成预期任务。平均每年要增加200个,到年达到2000个,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需求。
(三)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这是适应国情的一种养老服务方式。它在不改变老年人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家庭设施的情况下,由社区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援助等专业化的服务。对于这样一项造福万家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将社区为老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由公共财政出资购买服务的政策,总的想法是,市、区县两级财政设立“居家养老服务财政补贴”专项经费,由政府出资为需要生活服务而又无力购买的特困老人购买服务,并随着经济发展和服务覆盖范围的扩大,逐年适当增长。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类实行全额、差额补贴,逐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提高购买服务补贴标准。这样逐步形成志愿者公益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养老问题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