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加快,农村人口正在加速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对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较为薄弱,与的发展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相称。贯彻科落实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引导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最近,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证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认真真推动落实。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个一”:一是搞好一个规划。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都会导致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分层次、有步骤地有序推动。各区县要把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与当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镇总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要从发展布局、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做到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示范带动。今年4月份,各区县要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完成规划任务;上半年启动试点工作,到年底基本结束,明年全面铺开。争取到年,全市50%的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二是形成一种机制。农村社区工作大量的是协调邻里关系,处理社会矛盾,及时反映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要使社区建设任务立得住、推得开、干得好,必须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牵头、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充实区县、乡镇社区建设领导工作机构,成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组织,保证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强化多方参与,在有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以自愿捐款、义务劳动、投资服务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继续加强农村社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的群众自治工作,完善有关制度,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建设一支队伍。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关键要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现在,农村社区工作主要依靠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来实施,许多公益性服务没有专门的队伍和人员,社区环境的维护、群众的文化娱乐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立以村民代表为骨干、专业服务人员为重点、志愿服务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服务队伍,及时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做到社区的事有人管,百姓的事大家办。四是取得一批成果。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平安创建等5个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既有具体内容,又有目标要求,任务很实、很硬。有关区县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紧启动,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积极推进,抓好落实,力争早出成果,快见成效,使老百姓尽早受益。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是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最早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2.42万,占总人口的15.16%,高于全国约4个百分点,仅次于上海市,居全国第二位。预计到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69万,占总人口的16.8%,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2.61%;“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36%,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高峰期。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一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