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之际,我们召开市第十二次民政会议,这既是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部署会,也是开创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的动员会。刚才,皓同志全面总结了全市“十五”民政工作,明确部署了“十一五”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系统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神圣职责,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在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和谐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里面凝聚着民政系统各级班子的心血和智慧,饱含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和汗水,倾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正处于新的上升期,“三五八十”积聚的能量不断释放,“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扎实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正在凸显,构建和谐的各项举措全面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政事业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临更加严峻的工作挑战,民政系统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要求越来越严,社会的期望越来越高,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信心,负重奋进,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水平。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保障“兜底”安全网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为民解困”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体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户有20.6万人,“五保”供养对象1.25万人,全市每年需要救助的困难对象占总人口的3%以上,社会救助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救助对象增多和救助能力不足、救助需求提高和救助水平偏低、救助领域扩大和救助手段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救助工作发展不平衡,差别较大。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理顺工作管理体制,努力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专项救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流乞人员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为辅助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部门协同配合、资源供给稳定、求助渠道通畅、求助政策互动,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集约化、便民化,为困难群众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基本生活保障。要特别注重改进救助方式,实现由温饱型救助向小康型救助转变,由被动救助型向自主扶助型转变,由单项救助型向综合救助型转变,切实构建一张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兜底”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让所有救助对象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医,不会受到生存的威胁。
(一)要完善和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我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有6.69万户、14.5万人。尽管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但是低保救助覆盖面还可拓宽。如果按照国务院年下发的关于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市还没有做到对困难企业职工申请低保据实计算本人收入,如果落实这项政策,仅困难企业职工应纳入享受低保待遇的就会增加2到3万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不是“施舍”和“恩赐”,而是政府的责任,这个观念必须牢固确立。从今年起,我市要全面落实这一政策。各级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