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底,参加五种保险的人数分别是,养老保险缴费216万人、供养107万人,医疗保险329万人,失业保险217万人,工伤保险210万人,生育保险180万人。
年,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出台了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进行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逐步化解现收现付制造成的基金支付压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使他们更多地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同时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有35万名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组织实施门诊联网结算试点,减轻参保患者长期垫付应报销费用的负担;调整十项医疗保险分担政策,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负担;由政府负担困难企业应缴而无力缴付的费用,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住院和门急诊医疗待遇;全面推进医保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服务职能。
(四)职业培训工作深入展开,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加快,职工队伍技能结构趋向合理。我市坚持把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素质优势和技能优势。围绕促进就业组织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年以来,共有3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升级组织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行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激励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先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四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围绕提高素质组织培训,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建立了六个公共职业培训基地和实训鉴定平台,显著地提高了培训能力和水平。
年,我市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向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农民工提供从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到订立劳动合同、缴纳保险费、代理劳动保障事务等一条龙服务。市政府制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建立了解决农民工问题委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健全区县和乡镇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农村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年末,全市技术工人达到7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4%,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高级、中级、初级技术工人的构成为27:39:34,城镇从业人员中的高级和中级技工总量,以及农村从业人员中的中级和初级技工总量都有显著增加。
(五)职工权益维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劳动者权益得到维护。我市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解决民生问题。建立促进企业提高职工收入增长机制,每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颁布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初次分配中促进企业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城镇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企业与职工签订并执行劳动合同,支持困难企业与职工在妥善安置职工并依法退出市场中解除或转移劳动关系,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全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400件,督促用人单位与10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补缴保险费4000万元。
年,我市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了年至年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计划,新建改扩建1360个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区工作站,改善了设施条件,规范了服务功能。同时开始实施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社区工作站建设计划。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行政村配备了劳动保障信息员。为维护城镇职工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权益创造条件。
(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用积极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