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7.4%,工业能耗和电耗却占了全社会的85.9%和87%,而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7.5%,工业的能耗和电耗占全社会的74.3%和78.6%。其次,产业链条过短。目前,我市工业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加工工业比重仅占32%,全省已达到54%,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市的能源经济效益偏低,20*年我市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的工业增加值仅1.97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一状况还导致了另一个主要耗能行业—交通运输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原材料产品大进大出、附加值却很低,20*年我市的货运量占全省的9.1%,而交通运输业实现的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7%。第三,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尽管近几年我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增加,但小型企业仍是主体,20*年我市小型个私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2%,这些企业受资金、人才等限制,节能技术、管理水平偏低。同时,由于认知水平、经营理念等的不同,同行业内企业间的差距也非常大,比如全市31家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中,20*年万元产值能耗低的仅0.27吨标准煤,高的却达到了7.73吨。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省内其他市,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意义更重大。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高度重视,通过规划引导、制度保障、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我们在全省率先制订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着力加强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推行了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对那些不符合规划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予落地。县(市、区)和有关企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绿色企业创建等活动,实施了一大批节能、环保项目。今年,全市实施了5个节能降耗国债项目,占全省总数的30%,在11个市中比例最高;争取到了“四节一利用”项目17个,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预计实施完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8万吨;巨化集团实施了2个cdm项目,规模为全球最大,元立、豪龙等10家企业也已经在开展cdm项目的前期工作;还有3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大部分已进入阶段性验收的准备期,今年提出清洁生产项目近千个,预计这些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电6000万千瓦时、节水300万吨、节标煤1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5000吨、二氧化硫500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非常显著。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4%,单位gdp电耗下降了2%,1-10月份规模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1.6%,预计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的目标可以圆满完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市节能降耗的势头较好,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能耗在全省高居首位的格局也一时难以改变,特别是今年水泥机立窑等“五小”淘汰进度缓慢,这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开展节能降耗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提高效益的需要,更是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方向,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标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标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三、统筹协调、强化保障,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机制
节能降耗工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